日期:2022-10-31 作者:张劲青 编辑: 来源:本站 点击:1619
到过白鹤滩水电站的人,都可以看到左右两岸坚硬的岩石上,各悬挂着一排宣传标语“大国重器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必须要靠自己拼搏”,右岸坝肩整整齐齐的开挖支护、300米级的高拱坝落成、各类技术突破、6项世界第一以及种种科研成果,肉眼可见的精细工程,实打实的各项数据,无一不印证着这两句话被建设者们刻进了骨血,而大坝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张劲青,无疑也是这众多人之一。1992 年,作为一名普通监理人,他来到了二滩水电站,开启了他近半生的水电之旅,参与了二滩、龙滩、溪洛渡、白鹤滩等水电工程的建设,一挥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的三十年,把这半生的颠簸与荣光都交给了水电建设,而一座座矗立起的水电丰碑,也是他不断埋头钻研、不断探索求新、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挑战未知的成果,曾经默默挥洒的泪水与汗水,山川江水、月亮星辰均为之作证,如今大国重器的落成,是他献给青春岁月最好的勋章。
白鹤滩位于川滇交界的大峡谷,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炎热干燥,狂风肆虐,每年7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工程开工伊始,交通不便,缺水缺电,高山险峻,江水汹涌,张劲青作为监理团队的带头人,是最早一批入驻工地现场的,悬崖峭壁上有他的脚步,漫天尘土中有他的身影,山间清冽的风、脚下奔涌的江水、冷眼旁观的月色、沉默不语的星辰都与他一路同行。白天和大家一起翻山岭、钻探洞,踏勘现场的地形条件,晚上他回到办公室翻阅地勘报告、设计图纸,探寻最优的施工道路,每一份施工组织设计、每一处关键点的校核、审批,他都始终坚持自己过手才算放心,他说“这样,能睡得踏实一点”。地质缺陷他如数家珍,施工安排他烂熟于心,那几年的时间,办公楼最晚熄灭的一盏灯火,一定是他的办公室。复杂的地质情况,边坡密密麻麻的裂隙、断层,技术标准高、工期要求紧、施工难度大、自然环境恶劣,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一马当先、事必躬亲,带领监理团队和设计方反复斟酌、与施工方来回推演,集众人智慧,最终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创造了水电站“左右岸边坡安全快速开挖”月下降27.3 米的新纪录,走在了水电施工边坡快速开挖技术的前沿。时至今日也能看见大坝右岸高耸险峻的边坡上宛如艺术品般的支护工程,由他审批过的施工组织真正起到了引领现场施工、为工程保驾护航的作用。
大坝坝基开挖过程中遭遇了柱状节理玄武岩,白鹤滩柱状节理玄武岩碎、脆、怕扰动,存在开挖卸荷松弛特性。为探寻对柱状节理玄武岩影响最小的爆破开挖参数,张劲青带领技术骨干成立了攻关小组,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一步步的探寻试验,一点点的经验总结,最终形成一份份的爆破设计,他沉默的熬过了无数的黑夜,白头发在不知不觉间占领着阵地,那段时间,他在梦里都在应对突发情况,第二天,便又犹如一匹精神抖擞、顽强倔强的黑马。通过不断试验、总结、优化、再试验爆破参数,攻关小组终于攻克了柱状节理玄武岩的开挖爆破技术,开挖爆破的关键指标全部满足设计要求,得到了业主和专家们的一致赞誉。
对于任何工程,安全、质量、进度三者之间的平衡都是困扰建设者们的一道难题,如何才能做安全优先、质量第一、工序最优?对于坝基基础开挖、基础灌浆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组织,即便小湾、溪洛渡等工程已经给出了模板,张劲青仍在思考,是否还有更好、更优的方案。他夙兴夜寐、不断翻阅各种资料,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带领大家不断探讨、不断雕琢,最终创造性地总结出国内拱坝界未曾采用过的“岩石盖重基础灌浆”和“保护层复合消能开挖”技术,有效解决了压力不足影响灌浆效果、保护层爆破开挖对已灌岩体的影响、混凝土浇筑与基础灌浆作业面相互干扰等难题,避免了基础灌浆占压作业面导致混凝土面长间歇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为大坝混凝土顺利开浇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日过深孔”是确保按期发电的关键节点目标。大坝泄洪深孔具有结构复杂,钢衬和钢筋安装工程量大,备仓难度大,面临长间歇坝体开裂风险,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坍落度大,要经历高温、大风及大温差天气,温控防裂形势严峻,钢衬结构几台缆机抬吊,与仓面作业交叉,安全风险突出等问题。如何实现安全、快速、优质的过深孔的总体目标,张劲青如履薄冰,各方涌来的压力犹如倒灌的海水,让人喘不过气来,在他的办公桌上,厚厚的施工图、计划表、施工方案堆得有一人高,每张每页都是勾画的笔记。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他决定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带领着监理团队,深度参与施工导则的编制,组织召开重大施工方案专题审查会,建立日碰头、周协调制度,亲自参与施工协调、督办,“按天管控”施工进度,高效解决施工问题的同时确保各专业有序开展工作。形成钢衬安装与土建快速穿插备仓机制,多面流水穿插作业,在间歇期可控的情况下实现了深孔支撑大梁与坝体同步浇筑,创造了 90 天过大坝深孔的水电工程施工记录,安全、质量双零,全面完成大坝“安全、快速、优质过深孔”的节点目标,为混凝土年浇筑量 270.9 万立方这一世界纪录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程质量这件事,是最少以月、以年为单位的延迟才能看到当初那一点点努力的结果,所以需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感觉、清醒的认知才可能真正的投入到这份事业。短短十年,大坝建了起来,基础开挖、支护、混凝土、金属结构安装等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高质量要求,全面达到精品工程标准,各项纪录让它站在了当前水电行业的巅峰,不愧于习总书记贺信所说的“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对于张劲青来说,没有鸿运当头、也没有天赋异禀,所有的出众都是无数细节的叠加,所有的惊喜都是数年努力的积累,能确切抵达梦想的,从来不是不顾一切的狂热,而是务实的、谦卑的,甚至连自己都为之惊叹的隐忍。仿若一夜之间,还是那缕风、还是那江水、还是那片星辰、还是那些人,但又仿若已经过了很久,江水变得宽阔、小树枝繁叶茂、移民搬进了新家、两鬓似乎也已经斑白。工程全面投产发电,他心里一直绷着的弦也松了下来,终于不用再害怕半夜的电话声响,也不必担心各种大风预警、暴雨预警信息,常年工地出勤超过300天的他,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睡个安稳觉了。
炎炎烈日下往日奔涌的江水如今已归于平静,工程已近尾声,工作却不能停歇,面对白鹤滩体量这么大的工程,过程中历经千锤百炼的工艺和方法、攻坚克难的经验和技术,如果长在山中无人知,对于工程人来说,等于付出的青春和热血都化作了尘土,于是张劲青开始着手准备工程建设技术总结,他激励手下的人说,“工程不会刻着你们的名字,但这些经验和方法,把它总结和提炼出来那是你一辈子都受用的东西,过程中的不断打磨、不断深入,审慎的面对自己提供的每一个数据,对你们来说是刻进了骨血的一种成长与进步,也许比你干十个、百个工程都更有意义”,最终各个专业类别提炼出管理创新和技术攻关论文 60 余篇。白鹤滩的风依旧飒爽,山河依旧壮丽,曾经的踌躇满志、心酸孤苦一一化作热血和激昂镶嵌进生命里,曾经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